這是我的第一支徠卡鏡頭。當年會開始使用徠卡,有很大的成份就是因為這顆鏡頭。五、六年前從網路上第一次看到用這顆鏡頭拍出來的成像,我就決定了自己一定要親身體驗看看。
2008年,徠卡推出了這顆至今還是世界上光圈最大的一般用攝影鏡頭,光圈剛好小於1,來到了 0.95,最小光圈到 f16。以體積重量來說,本來是 M-mount 第一名,但被剛剛推出的 75mm lux 給打破了。所以這顆重達 700g 的鏡頭接在 Leica M 上是會頭重腳輕的。
Noctilux 還有前二代,50/1.2 與 50/1.0,經過改良後,變成了現代的 50/0.95。當然,前二代有人愛,有人不愛,也因為停產的原因讓價位超過目前還在生產的 50/0.95。沒有用過這顆鏡頭的人,一定對這顆世界最大光圈的鏡頭充滿好奇與憧景,但不是我在這裡要潑冷水,入手的開始,才是痛苦的開始。要好好的掌控這顆鏡頭,你會發現,你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適應與練習,你要有很好的眼力、握力與體力。
先不說這顆鏡頭的優點與特性,你要先知道她的缺點。第一當然是那重達 700g 的重量,第二就是配在 Leica M 上的不協調,如上圖,第三就是光圈全開下色差明顯,第四就是解相力不如徠卡同焦段的其他鏡頭,第五是濾鏡卡口為 60mm,讓你非常難買這種少見的濾鏡,第六是那 1m 的最近對焦距離。
用 Noctilux 拍照,講白一點,就是為了要用那 f0.95 的光圈,如果不全開,那就用 Summilux 就好了,這是我當年的想法。不要忘記,這顆鏡頭是在 2008年開始生產的,徠卡一直維持著他們優良的傳統,就是鏡頭最大光圈就是可用光圈,這在現代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但在十多年前,許多大光圈的鏡頭的最大光圈只是給你對焦用的,對完就要縮一到二級光圈來拍,成像才能看。上圖是在東京明治神宮所拍,一樣光圈全開,進 PS 後未開色差修正,小圖還不覺得怎麼樣。
上圖是焦外的色差,紫邊與綠邊都很明顯,但因為是合焦之外,所以你可能不會注意到,但若發生在你的主體上,就會很明顯了。Adobe Camera RAW 的修正並不能完全修復這種情況,所以在拍攝時就要注意,但不管怎麼樣,在光圈全開時都無法完全避免,一直到新版的 Noctilux 75/1.25 才有所改善,所以徠卡在未來會不會推出新版的 50/0.95 ?沒有人知道。
Noctilux 雖然又被人稱為夜神,但我卻很少用她在夜間拍照,或者說,我很少在夜間不上腳架拍照。那在白天,要如何使用 f0.95 的光圈去拍照? Leica M 到現在還不提供高速的電子快門,機械快門也只到 1/4000,ISO 最低也只到200 (M10 可以延伸至 ISO 100),所以如果你接在 M 機上想在大白天來拍,一定要用上所謂的減光鏡。那要用幾級的減光鏡?這就很煩人了,因為不同的場景就會有不同的光線強度,若使用了固定的三級減光鏡,那很有可能在光比較弱的地方 ISO 就會升得比較高,要知道,當年的 M9 or M240 的高 ISO 能力跟本與廢物一樣。所以我就到國外購物網買了 Heliopan Variable ND,剛好這家廠商也有出 60mm 口徑的,與 Noctilux 可以說是天作之合,至少當時我是這樣認為的。
Heliopan 的這片可調式減光鏡,可以自由調整為 ND 0.3 至 ND 1.8 的減光度,在使用上的方便性是 100分。但在使用減光鏡時要注意,因為會產生色溫偏差與色調不準的問題,不要相信那些濾鏡的廣告,我目前沒有用過不會影響的牌子,而且在 M240 上特別明顯,在現在的 M10上似乎影響比較小,但還是看得出來,需要後制修正。
上圖是第一次使用 Noctilux,在不丹所拍,光圈全開下用 Variable ND 把快門控制在 1/4000,顏色是不是不太自然?當然,這種情況理應縮光圈拍的…這個我們就不去深究了,年輕人終究還是年輕人…
好,現在我們來說一下使用這顆鏡頭的心路歷程。相信大家一開始用這顆鏡頭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對焦問題。這麼淺的景深是要怎麼對啦!是的,在 M240 上可以使用 Live view 放大對焦、峰值對焦,但這些都太花時間,你的主體很可能下一秒就不見了,所以抓拍、街拍用光學景觀窗對焦才是王道,但也是痛苦的開始。在 M240 上你可以用 1.25x 放大鏡,在 M10 上什麼都沒有,只能用力對,所以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對不準是正常。上圖一樣是在不丹所拍,這張圖似準但又不準,小圖還可以,大圖就點明顯失焦。所以我稱這種為 acceptable focus,就是印成 4x3 的照片看不出來不準焦,但並非一般人要求的 critical focus,就是無論你放多大,都是準的。
如果你以為拍靜物就會比較好對焦,錯!你忘了你還要平移構圖,f0.95 的景深,你只要動作一大,一樣會失焦。上圖一樣是在不丹,雖然東西不會動,但你的身體會動,所以一樣沒有達到 critical focus,但因為沒有用減光鏡,所以顏色正常多了。
用了減光鏡要在 M240上要解決顏色的問題非常的麻煩,所以另一個解決方式就是直接拍成黑白,沒有色調不準的問題,沒有色差的問題,只剩下大光圈下暗角的問題,但暗角基本上很好解決,又或者根本不用去解決。上圖也是在不丹所拍,因為羊的行動很緩慢,用了 EVF 對焦,所以是準焦的,但不想花時間去修正顏色問題,所以直接轉成黑白。
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不一定對,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的確,你會發現手感越來越好。當年我只買了兩顆鏡頭 Noctilux 與 WATE,WATE 明顯只用來拍風景,所以Noctilux 就變成我練習徠卡的唯一鏡頭了。從一開始的盲目對焦,到先估焦調整到預想的焦距再舉起相機,在主體移動前,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對焦!是的,要能準焦,你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對焦,時間越長,準焦機率越高。你自己想像一下,一樣東西給你一秒去對和給你五秒去對,哪一個比較容易對得準?所以你要想盡一切辦法來縮短鏡頭的對焦行程,花時間在對焦微調上。
在大光圈下的對焦也有偷吃步的方式,當主體離你越遠的時候,越容易讓人覺得準焦,這是因為超過一個距離以後,你的準焦點與無限遠都在合焦範圍內,在 Noctilux 光圈全開下通常超過 10m 以上。但這樣的壞處就是散景不是很明顯,但照片一樣還是會有她獨特的味道,與現實抽離的味道,有著一絲絲夢幻的味道…
如果你是 B&W 的愛好者,那在使用 Noctilux 上,會少了很多的煩惱,只要注意測光就差不多了,其他光學上的缺點幾乎可以忽視。上圖應是在新宿車站,當時人坐在JR電車內往月台拍去,對面的車子線條與月台上的屋頂是綠色的,加上 f0.95 的光圈的色差,變成都是綠油油的一片,所以在後制時直接變成黑白比較適合。
隨著新一代 M10 的發表,在 Noctilux 的應用上也更為靈活。直接用上圖來當例子,這是在神戶街上拍的,光圈為 f2.8,並沒有全開,但立體感比之上一張在月台一樣是黑白的 f0.95 下拍的又如何呢?這兩者是一樣的後制流程,都是我最近修的,以前用 M240 時,可達不到這種程度啊!但我發現,黑白照片比較容易有這種立體感,或許是少了大光圈下那些雜亂的顏色吧…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 Noctilux 轉接到其他機身的問題。2015年,徠卡發表 Leica SL,Sony 發表 A7 系列,又再次掀起手動鏡與老鏡轉接的熱潮,特別是 Sony 的機身,因為價格比較親民,所以許多人都拿來轉 M-mount 手動鏡。雖然當時轉接後在邊角的成像會有問題,但最後推出的 A7s 似乎問題不大。轉接到 Sony 上的好處就是有比較好的 EVF 與螢幕,ISO 可低到 100,讓你用減光鏡的機會更少,但主要缺點還是 Sony CMOS 的顏色表現不佳,除此以外,似乎也是個可行的方法。上圖用 A7s 拍完直接轉成 B&W,感覺不差,雖然原本的彩色照慘不忍睹。
其實也不是說轉接 Sony 的顏色就一定不行,有時候也是會碰到還不錯的狀況。上圖是在 JR內所拍,站在車門邊的日本女孩,除了無敵的窗光幫忙打光外,手上的小黃花也讓她整個人的氣質都往上升,我用 A7s 拍下了一張日式風格的照片,也沒有什麼調色。這時候如果用 M240,第一,會過曝,第二,用上 ND 後,顏色應該就會完全不對味了。
那轉接到 Leica SL 又如何呢?SL 不管怎麼說也是同一家的機子,配上自家的轉接環可以說是無痛轉接。除了可以正確顯示 EXIF data,ISO50 的能力,後期的 Leica SL 更擁用高達 1/16000的電子快門,而且我目前沒遇到果凍效應。這表示,我的 Noctilux 再也不需要減光鏡!上圖是在哥本哈根的一個公園所拍,看看沒上 ND 鏡,又是徠卡機身的顏色表現與立體感吧!
Leica SL 在某些方面,的確是最適合使用 Noctilux 的機身,從最新的 Noctilux 75/1.25 的官方廣告都是接在 SL 上使用就可知一二。SL 是比 Leica M 重與大,但 Noctilux 的體積接在 SL 上確剛好達到平衡。只是這樣的組合並非適合所有的 M 鏡,除了那兩支 Noctilux ,其他的則會失之輕巧。上圖一樣是在哥本哈根,轉接在 SL 上,光圈全開下我根本不用擔心快門的問題。
隨著現代 CMOS 的進步,一直在挑戰著以前的鏡頭極限。M10 的 CMOS 又比 SL 更進步,特別是在 DR 與 ISO方面,但 M10 還是存在著以前無法克服的問題,雖然 M10 可以擴張 ISO 至 100,但依然沒有電子快門,只有那千年不變的 1/4000 機械快門,EVF 與螢幕的解析度依然是悲劇,更不用說還會有 live view 下快門延遲的問題,所以接上 Noctilux 依然還是要靠 ND filter 與多年練下來的手感。上圖是在哥本哈根逛街時所拍,沒裝減光鏡下,快門來到了1/16000,而且這種立體感更與我當年第一眼見到 Noctilux 所拍的照片猶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我前面說過 Noctilux 就是來給你光圈全開用的,但在你拍照成長的過程中,都用 f0.95來拍照,並不見得是件好事,有時這反而是阻礙你進步的一大原因。所以除非你真的瞭解你拍每張照片時的想法,否則都光圈全開下拍,整組照片看下來就會變得很無趣,很沒有重點,只是在賣散景,但照片人家看得不是散景啊!上圖為飛機下降赫爾辛基時所拍,就已經很多雲霧了,若光圈全開,可能連下面是雪地都看不出來吧…
拍照的想法千萬不要被手上的鏡頭給限制住了,不是你的鏡頭可以開 f0.95 來拍,你就一定要用,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你慢慢就會學習判斷出來什麼樣的場景適合光圈全開下去拍。當你有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時,你自然有辦法每一張都是開 0.95 下去拍,這些都是有先經過思考的,拍照最忌沒有先思考,沒有想法。上圖是在華山文創所拍,披頭四人形看板都是往我的左側走,所以我就想一樣等路人也朝我的左側走過去,而且我不想路人的臉清楚,也想加入一些動感,所以當下決定使用慢快門來達到我要的效果,雖然等不到剛好四個人走過去,但二個人也夠了。我手上拿的是 Noctilux,所以該縮光圈時就要縮,不然慢速快門的動感就出不來了!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張照片用 f0.95 下去拍,照片會有什麼特別的嗎?
不能否認的,Noctilux 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屈能伸,當你需要大光圈時,她有,當你不需要時,縮一下光圈又能得到還不錯的解相力。這也是一般人為什麼喜歡買大光圈鏡頭的原因之一,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上圖是在東京阿縵飯店的房間所拍,隔著有色的玻璃拍東京風雨欲來的早晨,不想決解色溫的問題,直接轉成黑白,光圈縮一下,就有感覺了。
談完 Noctilux 需縮光圈的情況,接著還是回到攝影的原點,鏡頭的光圈只是讓你來控制景深的一項武器,不要以為開個 f 0.95 你的每一張照片都很有立體感。立體感的形成有太多的原因,光圈只是其中一個。上圖的立體感沒有非常的強烈不是因為我的光圈沒全開,是因為主體沒有光線的照射。使用 f2.8 是因為我要兩個人物都清楚的景深,而不是去考慮什麼立體感,結果就是不止兩人都達到 critical focus,連表情都很清楚的被紀錄下來,背景的虛化也還不錯,只是少了點光讓主體更能被獨立出來而已。
在有光的情況下呢?不得不說,Noctilux 接在 SL or M10 上的效果與顏色會比在 M240 上好很多。上圖裝的是一樣的 Varioable ND,但因為機身是 M10,顏色就正常多了,我光圈只開到 f2,因為我還是想讓人看得出來楓葉的樣子。
M240 的白平衡在減光鏡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奇怪的偏差,上圖雖然是拍成 RAW,在後制時也很難還原,雖然 Noctilux 有時只是拍個感覺,但除非是不得已,我個人是不喜歡用減光鏡的。
大白天使用 f0.95 下去拍,出來的照片,都會有種脫離現實的感覺,有時候會不像張照片,反而像幅畫,是好是壞,因照片而異,因每個人喜好而異,你控制了景深,但你很難去控制焦外散景會變成的樣子,特別是 Noctilux 在陽光下會有很明顯的色差。
所以現在我使用 Noctilux,並不是每次都光圈全開,在適合的場景,當然是要秀一下這顆鏡頭的特性,但很多時候,我會比較注重我主體需要的景深。上圖是在芬蘭所拍,用上了 EVF 對焦,背景對我來說不是太重要,我只是被牠看主人的眼神吸引,所以我的景深只要眼睛,開 0.95 就可以了。
使用這顆鏡頭,你要用盡所有的方法來對焦,可以使用 EVF 放大對焦的情況下,就不要使用黃斑對焦。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接在 SL 上使用會比較好用,因為 SL 的 EVF 已經接近 OVF 的程度了。很多人好奇我很多照片都是光圈全開下拍的,怎麼對得到焦?如果你瞭解對焦平面的原理,也就沒有什麼稀奇的了。上圖一樣是開到 f0.95 所拍出來的,我首先看到一排的小朋友要大人幫她們拍一張跳躍的照片,這種照片你也知道不會只拍一張,所以我可以有時間的先用 EVF 放大對焦到其中一位小朋友的臉上,然後就等待,她們每跳一次,我就按一下快門,因為一排的小朋友都是在同一個對焦平面上,所以她們一排的人都會準。結果她們連跳了三、四次才滿意,我也可以選出一張我滿意的照片。
那縮光圈拍照時呢?若有時間對焦,我一樣還是建議使用 EVF 放大對焦,不要以為對焦環轉到無限遠就是對的,你可以試試看,有些鏡頭轉到無限遠後還要回轉一點點才是真的準,每一顆都有一點點不同。上圖是在沙巴亞庇的上空,因為已離地面比較近了,所以快門要求比較快,以這種距離,又沒有前景,光圈縮到 f4.8 其實也夠了,我一樣也是用 EVF 放大對焦來完成,因為吃過太多次虧了。
單單只想靠 Noctilux 的大光圈來得到與眾不同或非常立體的照片的人可能會失望的。沒有單單一顆鏡頭這麼厲害的,你真正需要的是對光影與構圖的掌握。徠卡機身與鏡頭特別的顏色對比表現的確會讓你佔些便宜,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攝影的原點。上圖是在神戶所拍,光圈在 f4.8 下,用 Noctilux 或 50AA 得出來的成像感覺一定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不完美的鏡頭或許更美更有感覺…
最後再囉嗦一次,Noctilux 雖然擁有 0.95 的世界最大光圈,但不要被制約了。上圖是黃昏時剛好出現的夕燒,身邊剛好沒有腳架,所以手持硬上,ISO 衝到了 2500,在M10 下是可以接受的,光圈其實用到 f5.6 就足夠把色差、暗角給消除了,但這種情況我是無論如何不會開 f0.95 來拍的。最近雖然有在其他網站放上一組 f0.95光圈全開的遊記,但那個事先已說明是實驗性質,我其實不喜歡每張照片都是那種所謂的「夢幻」感。
文章太長了,相信大家也開始看不下去了…以上放了許多不同形態、不同光圈下的照片,相信能讓大家更瞭解這顆鏡頭的特性與優缺點。這張黑白照是本文的最後一張圖,使用了 ND 減光鏡,光圈全開下用 RF 對到的…但我是拍了三、四張才對到的。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準焦率,但我不相信有人每次都可以一次就中,特別是主體行徑的路與你垂直,會增加困難度。因此,就算是全手動相機,它的連拍功能還是有意義的。
練習、練習、練習,失敗、失敗、失敗,然後才有偶而的成功,但那偶而的成功,會一點一滴的記在你的身體裡,誰也奪不走。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