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徠卡推出可換鏡頭全幅自動對焦相機 SL system 後,有一個問題,會經年累月的不斷重複的被提出來,特別是對那些正要進入徠卡世界的人來說,那就是…我要買 Leica M 還是 SL 呢?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嗎?我買 SL 來轉接 M 鏡又有什麼差別呢?
會寫這篇,就是希望能讓正要進入徠卡世界的人有個概念。當然,這一篇不可能解答所有人的問題,因為真正的解答,恐怕還是在你自己身上。
Leica M 的 M 是德文 “Messsucher” 的縮寫,就是 rangefinder + viewfinder 組合起來在同個景觀窗內,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在黃斑對焦的連動測距相機。使用 Leica M system,眼睛的判斷很重要,這是種結合人體對距離判斷來輔助的對焦系統,連 M 鏡都是這樣設計的。
你可以見到 M 鏡的對焦環上,刻上了一大堆的資訊,告訴你在特定光圈下,你目前合焦的距離範圍是在哪裡,所以你不會在 L-mount 鏡頭上找到這些資訊。不是所有的手動鏡都需要這些資訊,但 “M” 鏡就一定需要,不然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根據我的分析,大家會有上面這個問題的原因,第一點主要是來自於 M systme 的大小、重量、攜帶性實在是太吸引人了,與 SL system 或市面上大多數的自動對焦相機系統拉出一個差距,否則就直接選擇自動對焦相機就好了。第二點就是大家看到 Leica M 所拍出來的成像,無論是畫質與 rendering 都是一等一的,這自然會讓人覺得我為什麼要帶一台這麼大又這麼重的相機出門,然後最後的成像也沒有比 M 厲害多少。
所以回到初始的問題…我要選擇 M or SL?這表示你要先了解 “M” 真正的精神在哪裡,你是否有辦法接受?你是否有辦法駕馭?當你了解了,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
“M” 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對焦系統。”M”的對焦,不單單只靠眼睛”看”,當然眼睛覺得準就會準,但鏡頭上的 “range”也是極度重要的。要能快速的對焦,你最好能判斷你與主體間的距離,判斷得準,很多情況下可以取代”眼睛”上黃斑的合焦。拍得熟的人,甚至連所使用焦段鏡頭的大略構圖在看 viewfinder 前都可以掌握到。
你最終目的,就是最好不需要對焦,只要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自動對焦相機也有 “AF on”這個功能,精神有一點點像,但還是不一樣,後者還是需要時間預先對焦。
為什麼要設計出這種系統?讓人最好連對焦都不用對。要知道,這個系統設計出來已經超過一百年,當年記者在戰地拍攝時常常需要盲拍,常常有不能錯過的瞬間,你真的會連對焦的時間都沒有。”M” 系統,無需選擇對焦物體,你只要選擇對焦的”範圍”,這是在複雜環境下最速對焦的方法。
相對的,以目前自動對焦相機的操作:一定先要拿起相機,接著不管從 LCD or EVF 要選擇對焦點。即使你的相機擁有最先進的 human、animal eyeAF,但在複雜人多的情況下怎麼對?你要不要選主角?在選擇的那一刻就慢了。當然,好處是,如果、如果對到了,會很準,例如你使用的是 Sony α1。但現代擁有這麼快對焦速度的相機與鏡頭,體積就是小不下來,它們還要兼顧錄影,在這一點,M 就簡單多了。
對於 M system 來說,機身、鏡頭的 ”大小”與”重量”是很重要的,是要維持著 “M”精神重要的一環。所以 M lenses 大多數都非常的小與輕,就算是最重的 Noctilux 系列也不會做得像 Nikon 的 58/0.95 Noct 這麼大管。
”隱秘”性在 M 的設計上是一直被強調的事,甚至連快門聲都一直在進化。
這讓我們在使用 M system 進行街拍時,可以遇到最小的阻力,無論是對被攝者或攝影師都一樣。讓所有事情都在無聲無息中完成…
在使用 M system 相機,要對所使用鏡頭的光圈與對應的景深很熟悉,廣角鏡與遠望鏡就算是在同樣的光圈下的景深,差別是非常大的,你必需要先知道你所要拍攝的主體在該距離、光圈下是否能被涵蓋進來。
例如上圖,我跟本不用對焦,鏡頭對焦轉至無限遠,選好光圈,接著就只要構圖與按下快門就好,極度方便與簡單。
要知道,每一種相機都有它擅長的主題與環境。Leica M 絕對不是萬能,如果你喜歡拍運動、動物、飛鳥等,是不可能會選擇 M 系統的,那不合羅輯。但你若喜歡街拍,那 Leica M 或許就是第一選擇。
徠卡從以前到現在,都很強調照片在紙本上的輸出。無論是在報紙、雜誌上,輸出的大小都會有一定的限制,這與我們現在在高解析度螢幕上無限的放大圖片來檢視是不一樣的。前者的美感與藝術層次,明顯比較高與符合人性。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因為這關係到相機系統對 critical focus 的要求。我絕對沒有認為 critical focus 不重要,只是許多照片強調的是整體的氛圍與所要傳達的意識,這時,是否有達到主體的 critical focus 反而是次要的了。
M system 在先天上,對 critical focus 的要求沒有那麼嚴謹,記得,不是 M system 無法辦到哦,是常常我們在使用 M 拍攝時,強調的並不是準焦的那種銳利度,而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那麼使用 Leica M 拍照時,不就常常會拍出很軟而不銳利的照片?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種事。M lenses 為了彌補這種人為的缺失,所以被設計成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高的光學品質鏡頭,讓我們即使沒有真的達到 critical focus 的時候,會因為鏡頭的解相力、rendering,讓整張照片看起來一樣很 OK,特別是當你輸出成現在一般報章雜誌大小的時候。
所以對於 Leica M 所拍照片,我並沒有特別要求一定要達到 critical focus,差那一點點是沒有關係的,當然,這不包括應該要非常準焦的風景照與靜物照。
我說得是差一點點,如果像上圖差這麼多,就自己看著辦了。當盲拍估焦錯誤,或主體行進路徑不受控制時,對 Leica M 來說,拍出這種照片是很常發生的事。當然,以現代擁有 eye AF 的相機,這是很難想像的事…
使用 Leica M,你我的心,有一部份是在追求著能達到身體的自動化系統與準焦時的那種成就感、滿足感,這或許是使用自動對焦相機的族群無法體會的。
我知道…有許多人用 Leica 真的只是為了 Noctilux,為了那超大的光圈、為了那 Noctilux 的 rendering or noctilux look。那,我會建議你轉接 SL system 沒關係。雖然 M lenses 的設計配上沒有 rangefinder 的相機不合羅輯,但因為自動對焦系統中就真的沒有 f0.95 的鏡頭,你還能怎麼辦呢?但如果你用 APO Summicron-M 35/2 轉接 SL,我就不建議了,因為 L-mount 中明明就有 APO Summicron-SL 35/2 這顆世界上數一數二優秀的鏡頭,又可以自動對焦,又何必呢?
使用 Leica M system 我不得不說,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沒有耐心毅力與熱情的人,還是直接跳過比較好。用這種 old school 的相機,表示你要對攝影最基本的景深、曝光鐵三角等要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對焦後平移構圖跟本就是最基本的技巧,你的身體最好要像圓規一樣的旋轉,不然對焦點就會跑掉,特別是大光圈下深景不足時。
那…Leica M 不是有提供 Liveview 可以不用旋轉身體對焦嗎?是的,但那跟本不是 “M” 的精神,所以提供這個功能只是讓你在某些適當的時機方便使用而已,例如拍風景照時。使用 liveview 的對焦速度跟本是悲劇,如果 Leica M 靠的是這個,跟本不可能可能存活超過一百年。
我不反對在 M system 上使用 liveview,在特定場景下,我甚至鼓勵使用 livevew,例如比較近距離的風景照與靜物時,可以明顯降低失敗率。
當你熟習這個系統時,你就會知道什麼鏡頭在什麼距離下,就算你縮光圈、對焦到無限遠還是不妥當的。你還是得乖乖的看一下景觀窗或是開啟 liveview。
越廣的鏡頭,越不需要用景觀窗對焦,當然,這是在縮光圈的時候。看看上圖的例子,28mm 小廣角的鏡頭,我在縮光圈對焦到無限遠後,只剩下決定按下快門的時機。其他的…就讓鏡頭本身的 rendering 去決定整體的成像感覺。我想上圖這種立體感,不是其他家鏡頭生產商可以辦到的。
上圖是在飛機上的空拍圖,我只要對焦到無限遠,跟本不怕鏡頭迷焦、拉風箱,我只要決定快門與ISO還有按下快門的時機點。
文章從一開始看到現在,如果你覺得 M system 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練習對焦、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了解你所使用的每一顆 M lenses,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累積拍攝經驗,卻又要花非常多的金錢而且不是所有場景都可以拍,很不值得!那很好,你不適合用 M system 。Leica 提供了與其他廠商一樣規格與使用方式的自動對焦 SL system,而且擁有全世界畫質最好的自動對焦定焦鏡群。
不要懷疑,SL機身配上 SL 鏡,經過軟、硬體的高度修正,已經是目前所能達到最完美光學表現,但機身的大小因為需要散熱的關係,就真的小不下來,所以 SL system 擅長拍攝的主題與 M 不同,以這種體積去街拍,真的就會遇到不少的阻力。
雖不建議,但的確,用 SL system 是可轉接所有 M-mount 鏡,可以同時擁有 EVF + IBIS + 電子快門,但在光學素質上的衰減,你也要一併承受。
轉接後,其實…你損失最多的,並不是畫質,而是 RF 的體驗。或許,Noctilux 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至少徠卡官方是這麼強調的。現在,使用上最新的 M-mount 鏡頭,你也可以用 liveview 近距離的拍攝下圖般的照片,但這些都不是 “M” 原來的精神!
總結:
”M” 與現代所有自動對焦相機不一樣的地方…
1. M system 最與眾不同的就是它的對焦系統,是結合了機身景觀窗中黃斑合焦,與眼睛直接目測對焦距離與合焦範圍判斷的系統。”連動”這個詞不只是機身內的動作,還包含了使用者本身身體的協調動作,眼睛對距離的判斷、手上對焦環預先的轉動、平移構圖時身體穩定的旋轉等,人機合一是最高境界。
2. 對焦並非局限於單點的對焦,而是一個合焦範圍的概念,一個包含景深的概念,而且在對焦前就要預先評估了。
3. 追求的並不是 critical focus,反而是按下快門那一瞬間的決定,其餘的靠著景深概念與優秀的光學成像來彌補。
4. 對於特定的主題與場景的照片有著絕對的優勢,例如街拍。
5. 對於風景與靜物的拍攝,因為其優秀的鏡頭素質,也會占到不少便宜。
6. 因為使用概念的不同,在使用習慣上有別於其他的相機系統
全世界沒有完美的相機系統,所有東西都是有得有失。所以,最後回到你的問題…你要 SL 還是 M?體積與重量對你來說重不重要?如果很重要,那你有沒有辦法接受”M”的概念與精神,你有沒有辦法掌握 M 而拍出你想要的照片?你願不願意付出心力去練習?
所以…SL or M,最後的答案不是我給你的,而是你給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