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在 2017年底發表了新的夜神,焦段是 75mm,而光圈並沒有小於 1.0 而是 f1.25,那這也叫 Noctilux?是的,其實並沒有人規定光圈要大到多少才準叫 Noctilux,這不都是徠卡說了算嗎?許多徠卡狂熱者應該在2018年就拿到了這顆鏡頭,我的這篇測試足足晚了兩年,可想而知,我並不是大光圈的狂熱者。
這顆鏡頭在推出時就已經知道是顆很冷門的鏡頭了。先不說目前 B&H 報價 USD14,095 這個價位,單單那個 1055g 的重量,10.2cm 的身長,還是 M 鏡,已經讓不少人卻步,更何況接在 M 機上時,光學景觀窗的右下角會被鏡頭擋住,是不影響對焦與構圖,但就是被擋住了。這顆 75mm 的塊頭,比當年的 Noctilux 50mm/f0.95 還大!
再來…這顆鏡頭的景深極淺,照官方公佈的數劇,在使用 f1.25 對焦至最近對焦距離 0.8m 時,你的景深只有 0.8cm,這表示說在你的一呼一吸間,就有可能就失焦了!這帶來一個什麼問題?就是在光圈全開下,你若使用疊影對焦,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失敗率會超高!因為焦段的關係,會比你使用 Noctilux 50/0.95 的失敗率還高。
因此…在實際使用上,我唯一的建議就是使用 LV。那 M 機的 LV,你也知道的,除了畫素不夠外,還有快門延遲的問題。所以,接在 SL2 上使用,是比較實際的做法,除了有防手震的幫忙,還有電子快門、5.6M dot EVF 與幾乎沒有快門延遲的問題,在重量上的平衡感也比接在 M 機上好太多了!
因此,我所有的測試照片,都是用上面這個組合拍的。我知道 M10M 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目前還沒有時間去拍較多的照片,所以還是以 SL2 為主。接下來,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顆鏡頭官方所公佈的 MTF 圖。在 f1.25 對焦到無限遠時的 MTF 中,40 line 的曲線數值不到 60,但超過 50%。一般來說超過 50% 已經可以算是高解相力鏡頭了,以目前的科技來說,在 f1.25 下應該是頂峰了,當年 50/0.95 也才 40% 出頭。當光圈縮到 f5.6時,MTF 曲線幾乎可以維持在 80% 以上,應該也不會再好了,而且散光控制得非常好,所以 f5.6 應該就是這顆鏡頭的最佳光圈。
OK…現在就開始在現實世界中使用一下這顆鏡頭!大家一開始最關心的,或許是色差或色散表現?因為徠卡強調新一代的 Noctilux 的色差修正比上一代的好非常多。是的…好非常多,但與 APO 等級的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先不用把一顆破三十萬台幣的鏡頭想像的太美好!徠卡說的改善非常多,是在全圖檢視的時候,不是說放大 100% or 200% 的時候。所以下圖的色散是真的不太明顯,若你常使用 Noctilux 50/0.95 就會有感。
但你若放大至 200%,在不開軟體修正下,還是看得出紫邊與綠邊…這顆不是 APO, 不是APO, 不是APO…不管這顆賣多少錢,它就不是 APO 鏡頭!要記得這件事。
因此,接下來的測試圖,您就不要太在意色差的問題了吧…我都沒有使用軟體修正,所以大家可以感覺一下全圖下是否能讓人輕易查覺。我所有的測試圖都是光圈全開下所拍,若要縮光圈,你就不用買這顆鏡頭了,直接買 SL APO Summicron 75/2 就好了。75mm 配上 f1.25 ,你要的就是 bokeh!但我不是所有的圖都在強調這件事,不然就太不全面與無聊了!
你用這隻鏡頭,首先,你就是要面對對焦的問題!這也是最大的問題…在 f1.25 下,你要如何對到焦?靜物,當然沒有問題,LV 就可以很準確的對到…
拍靜物是最簡單的…散景的安排與對焦是最不需要煩惱的,但常常,如果沒有特別目的,這種照片也是最無聊的…
當你要進階到拍會動的物體時…這時的難度就會變得超高,特別是在 f1.25 的光圈下…你要決定會動的物體是否為主要的主題?因為你大多數時候無法讓會動的物體準焦,這是用這隻鏡頭必備的事前心理準備。
利用陷井對焦,會讓準焦度大大的提升,或是說…在使用手動鏡時,你可以想到的所有方法,都應該要使用進來,才有辦法去拍攝移動的物體!
當然…這是說你要達到下圖這種極端的程度!否則,若不是放大 200%,是不可能看得出來的!
不管你使用哪種對焦技巧,横向移動的物體永遠是最好對的,因為合焦平面不會跑啊!
但…又不是每一張都需要精確成這樣,許多照片,或許拍攝者與讀者都不需要知道對焦點在哪裡…大家只是求個氛圍…
又或者…你只是利用這顆鏡頭大光圈的優勢,利用散景的優勢
散景可以是背景,也可以是前景
但主流的運用方法,還是將背景變成散景,讓主體與背景分離…我想徠卡大光圈的鏡頭在這方面,或許是做得最好的…
在拍這種一直會移動的物體時有什麼技巧呢?靠的就是高畫素 EVF!不是靠峰值對焦,不是靠峰值對焦,不是靠峰值對焦!
峰值對焦的準確度在最大光圈下本來就存疑,更不用說在會移動的物體上無法即時的顯現,你會來不及按下快門。所以說,這時候高畫素的 EVF 就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眼中從高畫素 EVF 看出去若準焦,大多數就是準的!我說的高畫素 EVF,5.6MP dot 是最低標準,Sony A7SIII 的 9.4MP dot EVF 理論上會更好。
在拍攝行動中的物體時,要將”準焦”的標準下修,與使用中片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你若每張圖都要求 100% 檢視下都達到 critical focus,你的街拍圖會幾乎沒有一張是可以使用的。下圖是大逆光下拍的,鏡頭的耀光控制得很好,但我想對焦在狗狗上其實是失敗的。以這種大小的圖,應該不太容易被查覺,整體的獨立感與分離感還是不錯的,當然,若很幸運的準焦了,會更好!
在你的手動對焦技術還沒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前,要能接受那一些些不準焦的照片,這是我衷心給的建議,這顆鏡頭的對焦行程你要重新適應,與 Noctilux 50/0.95 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就算你不去看對焦距離的景深表,你也會慢慢察覺,當主體離你越近時,對焦的困難度大大增加,這就是為什麼使用中長焦段鏡頭會比使用標準焦段的 50/0.95 來得難多了。
若對焦的物體是靜物,一樣建議使用 LV放大對焦,而不是峰值。峰值只有在小光圈下才比較準確,請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這種強光下,不使用軟體修正,紫邊還是看得出來的,只是的確比 50/0.95 進步非常多。
75mm 不是街拍上常使用的焦段,反而是比較適合拍人像的焦段,雖然世事沒有絕對,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鏡頭常常被拿來拍下圖的場景…這並不是好的選擇,你幾乎沒有發揮到這顆鏡頭的優勢,背景與主體相距不夠遠,主體本身的景深太淺,很難從畫面中完全獨立出來。
或是說,單純只是拍這種散景虛化,但卻不知道虛化的目的何在的照片…所以下圖只是單純讓大家看看這顆鏡頭可以將後方比較複雜的樹葉與樹木虛化成什麼樣子。
所以…認真拍攝時要注意你與物體間的距離,物體與背景間的距離,這樣才能將這顆鏡頭的優勢發揮出來。不單純只是利用大光圈的虛化能力,若再加上光影去幫你分離,會更有加分的效果。
在連拍下,快門無延遲感是很重要的,這對必需使用 LV 的鏡頭來說非常的重要,Leica M 一直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只是 M 的好處就是那個景觀窗可以讓你提早看到要進入構圖區內的物體。下圖我在 SL2 上使用了連拍,因為我無法預先掌握汽車要進入我視角的時間,我需要汽車引擎蓋上的反光來幫我構圖,還好 SL2 的無延遲連拍補足了這個先天性的缺陷。
下圖的背景比較複雜,所以即使用上了超大的光圈,你還是可以感到背景的雜亂
但當我們換一個背景的時候呢?前面行走的媽媽與兩個小男孩的立體感是不是很強烈?我甚至還不用光線的幫忙!這種時候,這顆鏡頭的價值就會顯現出來。
再看下圖,這張的背景就沒有這麼單純,就算加上一點光,立體感還是差了一點。
我們再換另一個場景,感覺是否就不同了呢?
就算主體離你已很遠,但若背景如下圖可以延伸得更遠,還是會讓整體的立體感出來,這應該是所有使用大光圈拍照的通則吧…
若背景與主體非常的近,這種獨立的效果會比較差,除非你利用一些前景物體的虛化來強調主體在畫面中的相對位置。下圖若使用 SL APO Summicron 75/2 來拍,也會拍得不差,但就是會少了那一點點 Noctilux 的現實抽離感。不要看輕那一點點,許多人就是為了追求那一點點的感覺…
像我就很喜歡下圖的感覺:媽媽在你長大前,永遠都會幫著你遮陽擋雨…
我們再來看另一組照片。這種場景的對焦點,幾乎都是在無限遠的地方,所以 Noctilux 並沒辦法發揮出太多的優勢。雖然你還是會覺得坐在樹下的那一排人也是有被獨立出來,但因為前景與背景的關係,感覺就不這麼強烈了。這時使用比較小光圈的鏡頭或許可以隱藏更多光學上的缺陷。
下圖也是一樣的情況,只是因為 Noctilux 75mm 的色差修正比較好,不然背景應該會紫光一片。如果你說想要拍出空間感,那其實並不一定需要這麼大光圈的鏡頭,如果我使用 Hasselblad X1DII + XCD 65/2.8 應該可以拍出更強烈的空間感。
像下圖這種平面的照片,大光圈鏡頭就完全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接下來,我們換個相對比較狹窄的環境下使用這顆鏡頭。在菜市場中,使用這顆鏡頭街拍並不容易,除非你要拍人物特寫,否則以對焦的距離與人群移動的速度,你要準焦是會有困難度的
75mm 限制了你構圖的視角,雖然給了你一些些的壓縮感,但你若要拍攝環境與人物的關係,是會覺得綁手綁腳的,但成像的質感應該是非常棒的。
在這種情境下,拍人物的表情或特寫是比較實際的想法,只是用這種大塊頭拍,比較容易引起人們注目!
利用另類構圖來拍人,就比較不容易引起注意,但這並不有趣,也發揮不出這顆鏡頭的特色。
現在我們將場景拉回室內,雖然最近對焦距離有比以前的 Noctilux 短,來到了 0.85m,但這不表示在室內有比較容易使用。那個景深…你手持下真的要多拍幾張才會成功,不要以為憋氣就可以了。
焦段的優勢,還是以特寫為主,雖然不用擔心立體感,但要小心景深是否太淺…
若上腳架、用上離閃…說真的,用不用 Noctilux 根本沒有差,這時你反而要考慮用上超高解相力的鏡頭與大片幅相機。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夜拍…Noctilux 的夜拍應該是強項?
的確,在光線不足的地方,Noctilux 很能創造出氛圍,但在大城市中,到處都是人造光,真正微光的環境似乎不多了。當然,因為天氣因素,我只用了一晚的時間來夜拍,信義區燈火通明,或許不是很好的測試環境。
夜拍與白天拍照,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白天利用陽光,夜晚利用人造光源
或是直接將人造光源當成你的主體,這時候需要注意的則是測光與防止過曝,例如下圖就使用了手持 exposure bracketing ± 1.3 EV 的技巧。
直接對著光源拍攝,並沒有遇到耀光的問題與鬼影的產生,這顆鏡頭在這方面倒是做得非常的好。
對夜拍來說,大光圈的好處就是可以得到比較低的 ISO,而且你大多數時候並不需要這麼大的景深,更不用說 SL2 的高 ISO 能力並不佳。Noctilux 75/1.25 在最大光圈時,既使你的對焦點已經幾乎是無限遠的狀態,它還是有辦法用散景產生畫面中各種物體相對的遠近感,進而變成獨特的立體感。
但前提是你的遠景要真的夠遠,否則如下圖,所產生的立體感就不如上圖。
我們再來看一張沒有前景或就是對焦在前景的例子,因為背景真的夠遠,所以立體感還是蠻強烈的。
但若前景與背景的距離不明顯,你對焦在十米以上的物體時就不一定有這種效果了
拍有重復樣式的物體,讓我們來看看相同的物體在遠處與近處的散景
測試已進入尾聲,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PS 中的色差修正還是要調整一下,否則很可能會出現像下圖全是紫燈的狀況。
鏡頭優點從以上許多的圖片中,應該可以體驗出來,但最後來說一下這顆鏡頭的缺點:
1. 體積大與重,街拍的太引人注目
2. 對焦難度高,很考眼力與經驗
3. 抓拍幾乎都會反應不及
4. 色差修正未臻完美
結論:
做為大光圈鏡頭的標桿之一,Noctilux 75/1.25 算是對得起它的身價,但在使用上的難度也是一等一的。要成為使用這顆鏡頭的大師,我想背後所付出的心力是非常巨大的,一般人是很難接受使用一顆又重又大,又貴又難用,而且還是手動對焦的鏡頭,但反過來想…你若上手後,所拍出來的照片,也是很被難取代的!那種 Noctilux 才獨有的立體感與成像,更重要的是那種成就感,或許就是會讓有一群人始終放不下 Noctilux…你,是那群人嗎?
測試的局限性:
現在寫文章最後是不是都要加上 limitation?哈哈,這篇測試文少了很重要的人像拍攝,特別是對 75mm 這種段焦來說,更是可惜。文章內也極少直接接在 M 機上,無論是 M10 or M10M 的測試圖,也沒有與 APO Summicron-SL 75/2 或 Noctilux 50/0.95 的成像對照圖。我想這些可能都需要時間,慢慢的累積使用經驗與圖庫量後,再來跟大家分享。
~ The End ~